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去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5萬5754元,引起野黨及網路論戰,圖/資料照片
文/沈旭凱
行政院主計總處日前公布,去年每人每月總薪資平均5萬5754元,引起野黨及網路論戰,台灣低薪且M型化問題早已不是祕密,多年難解且愈發嚴重,貧富不均結果,已造成社會種種問題,令人憂心。
30年前,台灣經濟成長加速,錢淹腳目時代,只要願意努力,就業不難,有一身專業技術,月薪5、6萬,不是問題,例如當時建築業鋪地磚師傅,日薪少說3千元,但多年來,隨著產業外移、資金結構出現變化,加上人口少子化,以及引進外勞因素,薪資結構逐漸改變。
現在要賺5、6萬,很多行業很難達到,除非主管薪水,因此,主計總處日前公布每人每月總薪資5萬多元,引起一片譁然,但公部門數據絕非空穴來風,也不可能灌水,只是沒明說薪資M型化問題,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指出,以2020年數據來看,台灣900多萬名受雇者的經常性薪資,低於4萬元者高達64%,薪資水平遠遠低於香港、日韓以及新加坡等鄰近國家。
國內低薪問題,已造成人才外流,年輕人不敢結婚生育,成為少子化因素之一,而國內資金很大比例投資在房地產,也造成房價居高不下,年輕人買不起房子,更覺得前景黯淡。
雪上加霜的是物價飆漲,主計總處公布去年經常性薪資,年減0.04%,是近5年首次全年負成長,可見國人去年薪資成長都被通膨吃掉。
薪水多寡感受,本來就如人飲水,冷暖自知。許多服務業大多3萬以下,科技業或搭上時勢產業如海運等,豐厚薪資及年終獎金,平均薪資豈止5、6萬,因此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
網民評論或媒體街訪落差,雖無法代表全部事實,但至少是庶民心聲,中央在發布漂亮數據之時,最好多考量底層感受,一併推出解決低薪政策,縱然一時難解,至少會讓人覺得政府重視低薪族心聲,願意解決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