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今天宣布全國高中9月起延後上學。圖/鄭超文
文/沈旭凱
教育部今天宣布9月起在高中落實新制,規定第一節(8時10分)前不得要求學生強行到校,也就是禁止考試等活動,雖然用意是鼓勵學生自由學習,但在自由情況下,有多少學生願意一大早出門到校,行之多年的早自習可能就這樣消失了,有關單位應要慎重擬定配套措施,以免造成學校與家長困擾。
現在高中生已經沒有早年的髮禁、一律穿制服等規定,現在連早自習時間也可以自由學習,不能用來考試,等同延後上學,學生可以睡飽一點再出門,不用再擔心遲到被記點,日後還得用愛校服務來抵銷,學生壓力大減,可以輕鬆學習,但有些家長可要頭疼了。
由於高中學校許多學生是跨鄉鎮,甚至跨縣市上學,可能由家長一早開車或騎機車送孩子上課,然後再趕上班,如果孩子延後上學,那家長就趕不及上班了,等同打亂了行程。
再來家長也會思考,公立學校管理一再放寬,老師不太能管學生了,擔心孩子日後學習跟不上,將來考不到理想大學,可能就會考慮讓孩子就讀私立高中,寧願多花點錢,避免孩子學習態度鬆垮掉,尤其在少子化嚴重時代,是否會排擠公立高中招生,教育部必須列入考量。
現在許多學校是完全中學,如果高中延後上學,高中部老師就可比國中部老師晚到校,變成一國兩制,涉及公平性,恐不利行政管理。
萬一家長為了趕時間,早一點送孩子到校,或是有些學生提早上學,卻沒有老師到場管理,那就可能由行政人員幫忙看管,萬一學生出了事情,責任誰扛呢?
高中延後上學,或許可以減輕學生學習壓力,但勢必會衍生許多問題,縣市教育局也可能還未接到正式通知,教育部應與地方政府充分溝通,達成共識,擬定完善配套措施,再公告施行方案,讓家長安心,否則學生壓力轉嫁到老師及家長身上,對學習也不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