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主審」將在小聯盟3A推行,距離導入大聯盟使用只剩最後一步。圖/美聯社
文/曾博群
美國職棒大聯盟新球季將在小聯盟3A導入有「機器主審(Robot Umpires)」之稱的電子好球帶,大聯盟近期發出11支3A球隊與電子好球帶相關的工作職缺,招募操作電子好球帶系統的工作人員,並且佛羅里達州的部分春訓場地也將有機會亮相。
電子好球帶系統利用光學追蹤技術獲得的資料,來判定好、壞球,並將判定結果傳給主審。比賽仍需主審站在本壘後方,裁判會藉由藍芽耳機,聽到電腦對來球做出好壞球判斷,主審再如往常一樣,進行宣判。除此之外,主審仍舊會對是否揮棒、本壘攻防戰的結果做出判決。
大聯盟最早於2019年透過美國職棒下轄的大西洋聯盟實驗電子好球帶,亞歷桑納秋季聯盟同年跟進,去年則用於低階1A的8座球場。不過令人瞠目結舌的判決卻層出不窮,導致大西洋聯盟宣布今年將改回傳統主審於本壘後方判決好壞球,但大聯盟仍持續將這套數位好球帶判定系統,帶到更高層級的3A聯盟,甚至不排除在未來導入大聯盟例行賽。
由於3A層級是所有小聯盟系統中最高級別,這裡的裁判也更具經驗也更為老練,如何透過電子好球帶與裁判判決輔助並行,是另一個未來能夠繼續推廣的關鍵。電子好球帶的產生,不外乎是希望屏除掉裁判在肉眼判斷好球帶上的誤差,藉由電子系統建立更公正無誤差的判決系統;也有人認為誤判也是比賽的一環,棒球比賽具有娛樂性,有血有肉的裁判確實能夠提升價值。
棒球比賽日益精化,許多大聯盟先發捕手具備高超的接捕技巧,能夠善用手套、身體位置來蒙騙身後的主審做出好球判決,這種「偷好球」技術甚至被大聯盟球隊視為是主戰捕手必備能力,當投手投出的邊邊角角具引誘性的球路,可藉此獲得主審好球青睞,大幅壓縮打者的攻擊能力,對喜歡看全壘打煙火秀的觀眾來說恐怕不是好事。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數據顯示大聯盟裁判的好球帶判決準確率仍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雖然偶有誤判發生,但仍在可接受範圍內。現今棒球規則中已經導入電視重播輔助判決、若連好球帶都要完全數位化,有球員認為嘗試變革是好事,但該技術要完全成熟到能夠導入到大聯盟兩到三年以上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