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社會科有極端氣候、宗教與地理等內容,也有經濟與疫情之間的關聯性題目,認為內容較多著重在常識題。圖/unsplash
【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學測最後一科考社會,社會領域分地理、歷史、公民3科,今年學測社會科試題中,除原有的選擇題外,也加入手寫非選題。本屆社會科考題靈活,不少合科試題出現,但考生普遍認為考題難易度適中,題組大多融合地理、歷史、公民3科概念,重點是要根據題目裡的表格和敘述回答,也考驗閱讀能力。
全國高級中等學校教育產業工會(簡稱全中教)表示,試題靈活並結合生活議題,跨科跨冊整合能力強者有優勢。混合題型非選擇題部分,揚棄過去大量記誦的題型,學生具備良好的論述能力者,才易得高分。原住民議題出現在合科整合題,占分比例很高;且與疫情相關的時事題相對較多。
台北市高中社會科教師群則表示,歷史部分題目難易屬於中間偏難,多數題雖以閱讀思考的形式出現,但其實測驗的是基礎知識,因此若學生的基礎知識不足,不容易判斷出正確的選項。地理部分題型皆具備素養題型的特色,和去年一樣以強調學科知識與探究方法的整合題為多;公民與社會科而言難易度為中間程度,但仍具有鑑別度。因題型多有圖表判讀,以及大幅度的合科命題、選擇題選項的誘答性高等特性,故學生需具備良好的閱讀理解來辨別。
全教總則指出,歷史科命題立足傳統,去中心化並融入多元史觀。融入考察與探究,重視族群互動與人群移動,新課綱多有命題,實屬素養題典範之作。整體中間偏難,地理命題加入田野實察,傳統的圖表判讀仍是考題重點,討論到世界疫苗分配議題、澳洲邊境管制、疫情對台灣產業活動的衝擊,扣緊時事。公民命題重視透過資料判讀的取徑探究社會議題,強調社會現象背後的形成脈絡並凸顯社會,只靠知識記憶並無法順利答題。今年特別以「原住民議題」特別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