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綱隆醫師建議,有三高病史者,要按時服藥、適度運動、勤量血壓,才是預防主動剝離的上上之策。圖/恩主公醫院
【記者陳玲芳台北報導】40多歲男性,因急性胸痛且右手又麻又痛就醫掛急診,經醫師一摸右手脈膊、發現沒有跳動,立即安排電腦斷層掃描,診斷為急性主動脈剝離;即刻會診心臟外科進行手術,透過最新型的複合型人工血管,為病患做全主動脈弓置換;患者術後恢復良好,已順利出院。
恩主公醫院心臟外科主任陳綱隆指出,急性主動脈剝離是一種高致死率的主動脈急症,主動脈壁構造有三層,為內膜、中層、外層,這三層構造是黏在一起,血液離開心臟透過動脈分配送至全身,離開心臟往上時的路徑是「升主動脈」,經過「主動脈弓」時轉彎,下降稱為「降主動脈」,當主動脈血管壁的內膜破裂,血流從內膜的裂孔,進入血管壁內層與中層間,即是所謂的「主動脈剝離」。
陳綱隆說,患者是從升主動脈開始剝離,也稱為「甲型主動脈剝離」,因剝離裂到周邊血管而影響血流,產生劇烈疼痛,順著血流方向,從升主動脈一路裂到降主動脈,疼痛會從胸部蔓延至背部,且主動脈弓上的分支無名動脈裂的很嚴重,影響右手血流,因此在急診時,才會發生摸不到患者脈搏的狀況。
甲型主動脈剝離,不手術的死亡率幾乎100%;有經驗的醫學中心,手術死亡率也接近10%。陳綱隆表示,以往手術都是做主動脈弓置換,降主動脈就留著不動,但追蹤後有可能會變為「慢性剝離」,導致病人可能需再經歷一次手術;而採用複合式主動脈人工血管,因多了一段覆膜支架,手術中可以架到降主動脈內,有機會一併把降主動脈問題解決,減少二次手術機會。
陳綱隆提醒,有高血壓,平時卻無規律控制民眾,為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族群;建議有三高病史者,要按時服藥、適度運動、勤量血壓,才是預防主動剝離的上上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