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美國兩名學者提出台灣以摧毀台積電的這種「自我了斷」的方式,嚇阻對岸對台灣的軍事威脅;另有美國智庫學者建議台灣應與邦交國斷交,以「零邦交」的方式避免繼續受到北京的外交打壓。
這兩位美國軍事領域的學者是空軍大學軍事專業教育遠距教學研究院戰略與安全研究系系主任麥金尼,以及科羅拉多州立大學的政治學副教授哈里斯,他們以〈覆巢:阻嚇中國入侵台灣〉為題,共同發表了一篇論文。這篇刊登在美國陸軍戰爭學院期刊《戰爭要素》上的論文中指出,美國與台灣應該明確告訴中國大陸,如果對台灣動武,就會摧毀台積電,讓大陸失去主要的晶片供應,如此一來,大陸的高科技發展就會受到阻撓。
台積電不只是台灣的護國神山,也是全球的半導體龍頭企業,大陸晶片的自製率不到百分之十六,對台灣依賴甚深,因此,台積電自爆肯定會對大陸造成嚴重的傷害。
這兩位學者觀察到大陸的軍事實力已非常強大,如果美國介入台海戰事將招致嚴重風險。因此,台灣應該要把台灣最有價值的台積電當成籌碼,必要時毀了台積電也在所不惜;同時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設備也不會落入大陸之手。
此外,美國智庫「蘭德公司」資深國防分析師葛羅斯曼則提出了另一個讓台灣自我毀滅的建議,也就是「外交清零」,主動跟所有的邦交國斷交,省下大筆經費和精力,專心經營與美日歐等沒有邦交的國家關係。如此一來,大陸就無法藉由外交場域強化對台灣的威脅。
這個說法似乎頗能得到部分蔡政府官員的共鳴,例如僑務委員李漢文日前就表示,如果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數目變成零,那就是台灣獨立的一天;立法院長游錫堃也發表過類似的言論,他認為,當「中華民國」的邦交國愈來愈少,「台灣國」的邦交國就會出現了。
以現階段台積電在全球科技產業鏈的地位,毀了台積電不但會影響大陸的晶片與科技產業,也會對包括美國在內的各國帶來巨大的衝擊與傷害,因此這個策略根本就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並不可行;除非美廠已可取代台積電,或是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已遷到美國,而後者正是美國近年來積極在做的事,但如果台積電及其供應鏈已遷至美國,又何須摧毀「還留在台灣」的台積電?可見這個策略充滿了矛盾。
對台灣而言,美國使用各種手段逼使台積電加大以先進製程為主體的對美投資,恐怕更令人不安。
至於零邦交會讓台灣自動獨立,則是糖衣毒藥。儘管國人對斷交已近似無感,但不可諱言,零邦交意味著中華民國從此在正式的國際舞台上消失。事實上,這些年來會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為台灣發聲的正是為數不多的邦交國,至於葛羅斯曼所說的美日歐等大國,鮮少在國際組織做出力挺台灣的正式發言。
在二○二一年倫敦《經濟學人》以封面故事指出,台灣是世界上最危險的地區之後,西方學者就台灣未來該如何提出了大量建議,但鮮少提醒台灣應該要盡可能避戰,而是提出類似上述以「焦土政策」求自保的建言。然而,這類建言根本就是「死道友、不死貧道」的餿主意,台灣如果真的採取這樣的行動,就會從中美關係的「棋子」更惡化成「砲灰」,在大國競爭中被迫做出無謂的犧牲,政府千萬要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