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旅居德國,住家小小巷常讓她回憶起台灣過往的悲歡歲月。圖/李燕瓊
文/李燕瓊
美好靜秋,金黃暖陽斜照,如此溫潤的午間光影,恬靜悠閒的簡約時空。
這影像,彷彿白天、黑夜,陰陽、黑白分明著;這讓我連想到香港攝影大師何藩一九五四年棱角分明的經典作品〈Approaching Shadow〉,正是陰影使得光和影的並存鮮明著被突顯,彷彿說著人間百態和生命故事。
前陣子國際鋼琴家私生活被攤在陽光下檢視,「這個世界的確不止黑白兩色,但一定要分清和劃清黑與白」的註記,好生警世:陽光下無祕密啊!
曾經享譽國際的鋼琴王子,所有的美好都加諸於身的高居雲端,豔羨許多華人;卻因一個不當的轉身而跌落谷底,令人惋惜。這也印證了常自我提醒的思惟:當剝離世俗的標準,真實面對生死,就會明白,生命沒有華貴或平凡之分,只有努力過後的質感和時間價值高下之別,其他,都是虛浮的。
無畏的來到德國,我很隨遇而安,深居簡出,住家陋巷也自有其美。每每走過巷弄,就會回想起台灣老家的長巷,每天朝出暮歸堅持努力,只為實現既定清單的前進目標,而我確實努力到最後一刻;相較過往的倥傯,現在多了餘裕、自在和了然,也更清楚繼續努力的初衷──書寫。
時序不曾停歇,這巷弄安撫著我度過異鄉十一歡喜春秋;移居歐洲彷彿另一個世界,滿月華光的星空下,常思念著:家鄉是否安好,或物換星移了呢?
小巷恆靜,任他物換星移,我不忘初心:書寫當日常,深耕到地老天荒。
某些事未必像表相的看似簡單,寫作亦如是,愈輕簡,愈難書寫,愈要克服;更嘗試在每一次的創作裡,注入一些不同既往的新元素,我不擅於冒險,但不在乎這些不確定的嘗試是否成功或失敗,但我很確定:做就對了,而且值得去做。
很喜歡名作家朵朵說的:書寫是心的流動、手的流動和意念的流動,書寫流動起來,心靈也就流動了起來。
流動,是生命的活泉;歲月,何其漫漫;日子,何妨慢慢;生活,理應縵縵。在流動中隨意過成「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這樣的小巷日子,我心歡喜,也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