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點滴】 吃麵食尚

文/許峰源 |2021.10.13
1478觀看次
字級
美援時期,美國貸款台灣,並供應麵粉、小麥。圖為當時政府撥配軍公教人員麵粉的單據。 圖/許峰源

文/許峰源

台灣人愛吃麵食,尤其各式各樣的麵包琳瑯滿目,造就許多烘培師傅萌發創意,屢屢在國際競賽中脫穎而出,見證台灣烘培的好功力。另外,中式麵食也不遑多讓,有燒餅、油條、饅頭等巷弄美食,過年時許多人家裡增添喜氣而食用的餃子,以及今日讓國際觀光客驚豔的鼎泰豐小籠包。然而,台灣氣候適合種水稻,未曾聽聞大量生產小麥,為何大家這麼熱愛麵食呢?

台灣先民以米食為主,利用麵粉製成的糕餅充其量只被當成點心、宵夜,這與清代漢人移墾台灣,從原鄉帶來米食消費型態息息相關。歷經日治時期,民眾食米習慣未曾有太大變化。二戰後初期,中國大陸各省來台的接收人員,有依循北方原鄉吃麵的習慣,使政府須設法從大陸購買麵粉以製作麵食,來滿足他們的味蕾。一九四九年,大量中國大陸軍隊、民眾隨政府播遷台灣,糧食需求倍增。政府為滿足北方軍民飲食習慣,設法從美國進口麵粉,平價配售供應需求。

台灣從米食為尊的型態,蛻變為今日米麵共食,可說是經過美國的推波助瀾。一九五○年六月,韓戰爆發,亞洲情勢丕變,美國派第七艦隊巡防台灣海峽,提供台灣軍事、經濟援助。美援初期,美國貸款台灣,並供應麵粉、小麥。許多民眾將麵粉製成麵條,烹煮食用,緩解飢餓。

一九五三年,政府出於策略性考量,停止從美國輸入麵粉,直接輸進小麥,在各地置辦麵粉廠,工廠裡的勞工利用機器,將小麥研磨成麵粉、裝袋銷售。台灣將小麥製成麵粉,乃兼具發展台灣民生工業之目的。一九五四年,美國國會通過〈四八○公法(Public Law 480)〉,其友邦可直接購買美國生產過剩的農產品,以小麥為大宗。在此之後,台灣大抵零星輸入美國麵粉,美籍貨輪則源源不絕將小麥運到台灣,經麵粉廠的加工,麵粉產量大增,政府必須設法鼓勵民眾消費麵粉,多吃麵食。

當時,全球稻米生產短缺,需求過於供應鏈,價格高昂。政府大力提倡「以麵代米」運動,進口低價小麥,加工為麵粉,以麵粉交換稻米,將稻米透過外銷管道賺取外匯,提升台灣國際經濟競爭力。為落實「以麵代米」運動,政府首先號召軍公教人員響應,後來擴及礦工、貧戶、農民、地主與一般消費民眾。在民生艱困的社會,民眾樂於用白米交換更多的麵粉,而政府也達到目的,轉將稻米外銷全球汲取外匯。

至一九六二年,政府試圖強化民眾吃麵食的習慣,與美方及麵粉業者成立麵麥食品推廣指導委員會、麵麥食品推廣執行委員會,宣揚麵食營養價值高於稻米。委員會在各地舉辦麵食示範表演會,當場製作西餐、饅頭、花捲、水餃、小籠包、蔥油餅,讓民眾有得看有得吃,炒熱現場氣氛,也達到活動宣傳的效果。

再者,委員會為讓民眾親手做麵食,安排專業師傅巡迴講授麵食製作方法、分享烹飪技巧,甚至廣設麵食製作課程,成立烘培人員技術訓練班,傳授西點麵包、蛋糕的製作技術。這些麵食推廣活動受到深度回響,社會漸漸接受麵食風氣。

此外,校園也掀起麵食運動。一九六四年,台灣與美國攜手合作,在龍壽國民學校(今桃園市龜山區龍壽國小)開始試辦美援營養午餐,包括大量供應麵粉製品,如饅頭、麵包、麵條等成為座上賓,後來擴展到其他學校。

各類麵食讓營養午餐搭配豐富、多元,學校也配合政府推廣麵食政策,宣稱食麵有助學童營養健康,達到宣傳效果。

隨著營養午餐辦理的規模不斷擴大,讓更多學童可享用到麵食,在此環境下,市場上也開始湧現麵包店。為供應市場人力需求,許多高中技職餐飲學系爭相開設麵包烘培課程,並經常舉辦比賽,提升學生製作技能,為烘培業奠定根基。

政府不斷推廣麵食運動,破除民眾唯米是糧的觀念,許多人在生活中養成了麵食習慣。隨著台灣人口不斷增加,麵食消費族群繼續攀升。一九六五年,美援宣告結束,政府從美國、加拿大、澳洲進口小麥、加工麵粉,以滿足民眾食麵的需求。

一九八○年代,麥當勞、肯德基等美式速食業者快速進駐台灣,漢堡搭配薯條等飲食風氣快速蔓延;緊接著還有必勝客、達美樂,披薩也成為日常麵食的選擇。

多年後,台灣中西式飲食競相發展,消費者在飲食上有諸多選擇,不但遠離正餐必須吃米飯才有飽足感的觀念,也改變獨尊米食的習慣。當然,各類麵食不再只是被當作點心、宵夜,也成為你我日常生活中的主食選擇。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20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