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從晚清至民國初年,就被文化人士稱為「海上」,如:有《海上繁華夢》、《海上花列傳》、《海上梨園志》等著作;而今「海上聞人」、「海上名家」等稱謂早已成為上海的習俗。更有不少文人用作別號,如:《海上繁華夢》的作者孫玉聲別號「海上漱石生」,《申報》主筆蔡爾康自稱「海上蔡子」。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文/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上海從晚清至民國初年,就被文化人士稱為「海上」,如:有《海上繁華夢》、《海上花列傳》、《海上梨園志》等著作;而今「海上聞人」、「海上名家」等稱謂早已成為上海的習俗。更有不少文人用作別號,如:《海上繁華夢》的作者孫玉聲別號「海上漱石生」,《申報》主筆蔡爾康自稱「海上蔡子」。 本次展覽取名《海上佛影》旨在展示上海博物館收藏的傳世及通過科學考古發掘所得的珍貴佛教造像和佛教文物。
展品賞析:菩薩鎏金銅像
年 代:北魏太和五年
菩薩束髮帶冠,寶繒由兩側向上飛揚;面相圓潤,略帶微笑,兩耳垂肩;頸飾項鍊,身上帔帛在胸前形成交叉,有圓形環相扣,另由兩肩向下繞過手臂的帔帛、成股狀下垂;菩薩右手上舉持蓮花,左手下握帛帶,赤足立於圓臺蓮座上,覆蓮座下的壺形四足方座,顯得厚重平穩。菩薩身後為舟形背光,內飾頭光呈圓形、中間為蓮瓣;內飾身光素面,大舟形背光外緣為熊熊燃燒的火焰紋。
造像背屏刻有菩薩立像,菩薩寶繒、帛帶飛揚,菩薩右手上舉持蓮蕾,左手下握善鎖。赤足立於蓮花座上。四足方座後背處刻銘:「太和五年……」銘文。
展期:即日起~2020/05/03
展地:佛光山佛陀紀念館本館二樓第一、二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