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人間社
文/慧開法師
生死問題是大事,可是「生死」究竟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生?又為什麼會死?生從何來?死往何去?死後有沒有生命?……等等,這些疑惑是千古以來的大哉問,至今仍然是普世未解的困惑與謎題。
生死問題蒙著一層層厚厚的面紗,從一方面看,是奧秘、也是玄機;從另一方面看,是自然,也是法則。因為是奧秘,所以要探索;因為是玄機,所以要參究;因為是自然,所以要坦然接受,因為是法則,所以要隨順其歷程。
從佛教的立場與觀點而言,有情眾生的內在生命──亦即佛性的生命──是不死的,但是因為無明煩惱的障礙而不知不覺,以至於被色身肉體所束縛與限制而不斷地生死流轉。
星雲大師在《人間佛教.佛陀本懷》一書的序文一〈人間佛教佛陀本懷〉裡,運用一般大眾都可以理解的淺顯文字,總結人間佛教的信念與精義,提出以下有關「生命不死」的解讀與詮釋。
生命是永恆的,也是無限的,不會死亡的,是不生不死的境界,是不生不滅的存在。十法界流轉,有無限的未來。
在人間佛教的信仰裡,沒有時空的對立,沒有生死的憂慮,生命都是在歡喜裡,都在無限的時空裡,都在無限的關係成就裡。
生命是個體的,同時也是群體的,相互有關連的。生命在輪迴裡就解脫了,沒有所謂輪迴的問題。(慧開註:這裡所闡述的是菩薩道的生命,十方世界的菩薩以大慈大悲的深重願力,生生世世都在世間普度眾生,所以沒有輪迴的問題。)
生命永恆,生命不死,這就是真如佛性,就是神聖性,這就是人間佛教的信念。
從佛教的立場與觀點來看,生命本來就是永續的,但是很弔詭地,由於芸芸眾生對於生命與死亡有嚴重錯誤的認知,只是侷限在肉體有限的生命,以至於對內在佛性的生命之經營沒有永續。因此,我們要打破之前對於生死的錯誤認知,重新開展無限生命的永續經營。藉福慧家園共修會此一因緣,以我作的兩首四句偈和一首〈生命之歌〉供養大眾。
「生命永續」四句偈
真誠擁抱生命,坦然面對老病;
自在迎接死亡,永續經營來生。
「生死自在」四句偈
活得充實而精采,老得成熟而睿智;
病得深思而豁達,走得瀟灑而無憾。
生命之歌
寰宇蒼穹下
縱有春夏秋冬四季輪轉交替
生命的腳步從未曾停留
無論 窮忙瞎忙 忙忙一片
抑或 立志勵志 志志成功
甚或 清閒悠閒 閒閒無事
春 不為你停留
夏 不為你戀棧
秋 不為你惆悵
冬 不為你困頓
芸芸眾生裡
容有貴賤賢愚
高低上下出入其間
生命的戲碼卻永不謝幕
儘管 生 離 死 別
無論 喜 怒 哀 樂
抑或 悲 歡 離 合
甚或 恩 怨 情 仇
生 不因你而加一分
老 不因你而減一分
病 不因你而多一分
死 不因你而少一分
生命之路 迢迢無盡
是苦 是樂 轉念便是
生命之歌 綿綿不絕
是寂 是滅 道行即成